■ 记者 吴永生 通讯员 刘雪
2月14日,濉溪县临涣天佑家庭农场的西瓜大棚里,种植户雷李正在栽种最后一批瓜苗。再有两个多月,这些绿油油的瓜苗将结出一个个“皮薄脆甜”的大西瓜,上市销售。
农场位于临涣镇夹河村,成立于2016年,多年来始终坚持“精品化、规模化”经营模式,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,逐渐从最初80亩扩大到现在的450亩,与长三角地区各大市场签订长期西瓜供应合同,年销售额近50万元。临涣天佑家庭农场先后荣获2020年“市级示范家庭农场”、2022年“‘淮优’区域公共品牌农产品”称号。
2022年,临涣天佑家庭农场种植“露地西瓜”200亩,采摘期间每天用工20多名,亩产约7000斤,7月中旬上市销售,按市场批发价每斤0.5元计算,亩产值约3500元。同时,种植“大棚西瓜”20亩,采摘期间每天用工10多名,头茬西瓜亩产约3500斤,4月下旬上市销售,按市场批发价每斤2元计算;第二茬西瓜亩产约7000斤,六月中旬上市销售,按市场批发价每斤0.6元计算,则“大棚西瓜”亩产值可达1.1万元,约为“露地西瓜”亩产值的3.2倍,经济效益显著提升。
“都是手上的活儿,就地打工很方便。”常年在天佑家庭农场务工的村民雷明标说,他把家里的12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了种瓜大户,每年不仅可以获得9600元的土地流转费,而且在西瓜采摘期间,每天还可以得到80元的工资收入。
值得一提的是,天佑农场的西瓜大棚所使用的几乎都是“二手”钢管,雷李将外出考察学习到的设计巧思融入到大棚结构的优化加固中,通过“变废为宝”,节省了近50%的建设成本,并形成了以“3层钢架覆膜+2层拱棚覆膜+1层地膜”的“6层膜”种植模式。得益于这种独特的种植模式,雷李家的“大棚西瓜”每年都能在全市范围内首批上市。
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在自家西瓜大棚里,雷李时不时地给周边农户讲解专业知识,引导村民改变观念,整合土地资源,搞特色种植,走专业化之路。“我每年都会自费到萧县、砀山学习西瓜种植技术,回村后就将学到的经验分享给我们村其他种植户,也算为我们村西瓜产业的发展出点儿力。”雷李说。
在“大棚西瓜”产业发展过程中,夹河村村“两委”成员积极发挥作用,坚持“示范引领、典型推动”的发展思路,通过协助种植户引进优良品种、扩大种植规模、享受产业奖补、办理小额信贷等方式,不仅让其赚了钱,更带动了周边近30户农户增收,让温室大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“绿色银行”。下一步,临涣镇将进一步利用好土地资源,依靠龙头带动,加快推动以西瓜产业为主导的绿色食品产业全链条升级,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