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國家的地名、門牌號、地址寫法都很特別~今天就聊聊日本的門牌號碼,來分辨下大家所熟悉的町、番、號
在國內大部分城市的地址,基本寫法都是xx市或者xx省xx區xx號xx室,還有一些指定的區域編碼。方便人能快速找到。那麼日本呢?
在日本,門牌地址規劃分成路名方式和地名方式。在日本的《住居表示法》中,用路名編門牌的方式叫道路方式,用地名編門牌的方式叫街區方式。
由於日本的很多都市在古代是城下町,道路非常窄,而且非常不整齊,所以做都市規劃時不易把所有的道路命名。沒有路名,就沒辦法用路名來規劃門牌,而這種都市就會用街區方式來編門牌。目前日本大部分城市的門牌是採用街區方式,道路方式比較少見。
日本的街區方式地址的格式大致是:
【都道府縣名】+【區市町村名】+【町名】+【街區符號】+【住居番號】
就比如上野車站的完整地址是: 東京都臺東區東上野3丁目19番6號
格式和實際地址內容的對照如下:
【都道府縣名】→東京都
【區市町村名】→臺東區
【町名】→東上野3丁目
【街區符號】→19番
【住居番號】→6號
其中丁目是指大馬路圍成的大區塊,番是小路圍成的小區塊編號,號是小區塊內建築物的入口編號。
日語數詞詞尾的目的意思相當於中文的第,丁則是日本古代的長度或面積的單位。所以東上野3丁目本來的意思是東上野的第3丁,經過長期使用,丁目就變成地址特有的單位。
另外,日語數詞的番的意思相當於中文的號,也就是說,日本人在編號碼時,可以用○番,也可以用○號;而日本的地址就同時用到番和號。日本人在寫地址時通常會省略丁目 、番、號的文字。
比如上野車站地址的省略寫法就是: 東京都臺東區東上野3-19-6
町、番的編號怎麼來的?
在日本找某個地址時,最重要的是把握町名(大區塊)。町名就是地名,通常是沿用當地的傳統名稱。如果町的範圍很大,就會分成好幾部分,然後在町名後面加上~丁目編碼。日本的町名和丁目編碼是最沒有系統、最難找的部分。找到大區塊的町名後,就要找小區塊的街區符號(番)。
日本很多地方自治體的街區符號是採千鳥蛇行式編碼。這種編碼順序是源自古代日本規劃農地區塊的方式。
這張圖看起來似乎簡單易懂,不過現實中的小區塊並沒有那麼整齊,而且每個自治體設定的編碼起點可能都不一樣。有些自治體是從大區塊的東北角開始編碼,有些自治體可能是從最接近市中心的角開始編碼。由於一般人不知道大區塊的邊界範圍,也不知道編碼的起點,所以知道千鳥蛇行也沒有用。找完街區符號(番)之後,就是找住居番號(號)。
住居番號的編號原則:
住居番號的規劃原則是在小區塊的邊界選一個起點,然後從起點開始沿著邊界每隔一段距離編一個號碼(基礎番號),建築物的門牌號碼就是出入口對到的基礎番號。如果房子出口對到了兩個號碼的話,就編成比較小的數字。由於日本各個地方自治體的編號規則不同,有些自治體是每10公尺編一個號碼,有些自治體可能是每15公尺編一個號碼,而且每個自治體的編碼起點也可能不一樣,所以就算知道這個編碼原則,到現場找地址時還是非常不容易。以上的門牌編碼方式是日本比較常見的方式。
在日本與其看門牌,不如認地標
日本的住址很難找,是因為町的範圍、番的位置很難推論,而且很多建築物沒有貼門牌號碼。沒有門牌號碼,就找不到基準點。由於大部分的建築物沒有貼門牌,所以就算到了目的地建築物的門口,還是很難確認該建築物是不是真的目的地。另外,目前日本還有很多地方的新制門牌編碼還沒完成,舊制的地籍編號更難當作找地址的參考點。如果找不到參考點,就算手邊有地圖,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位置。
由於街區方式門牌號碼很難推論位置,所以住在這種地區的人在描述地點時,不是用門牌,而是用具體顯眼的地標。東京的民眾在搭計程車時,原則上是告訴司機比較好認的地標。如果只告訴計程車司機門牌號碼,司機會非常為難。至於京都市的道路像棋盤一樣整齊,而且都有路名,所以在京都搭計程車時,最好告訴計程車司機路名。不過京都市在日本算是非常特殊的例子。
如果你對日本房產感興趣或者喜歡日本,對日本美食、旅遊、趣聞、攻略感興趣,不如加入我們神居秒算粉絲群,速速添加我們的微信號:shenjumiaosuan進行申請,備註:入群。通過審核後可以和我們一起暢談日本的一切~說不定還能學到不少東西